合阳文明网讯:(通讯员 李敏)每周二下午,合阳县黑池镇黑西社区门口“乡村说事亭”内村民们捧着茶杯陆续落座,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家长里短、村务民生。这方被乡亲们称为“解忧亭”的议事平台,正是合阳县深耕基层治理创新的缩影。合阳县将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融入基层治理,通过县镇村三级干部定期接访下访、说事议事,探索推行“党支部+”“民警说事+”等治理新模式。经过不断实践,“乡村说事日”已累计说事911件,化解898件,化解率达98.57%。
制度破冰,议事规则的范式革新。合阳县的治理创新始于对传统议事模式的颠覆性重构。在甘井镇“甘心说事厅”,护难村村民见证了制度变革的实效。持续二十余天的自来水管网修复工程,通过“说事四步法”实现了从民意收集到问题解决的闭环运转。这里打破“干部台上讲、群众台下听”的旧格局,让群众坐上议事“主宾席”,建立起“村委约事—群众说事—干部议事—支部办事”的治理链条。金峪镇则创新提炼“说事三字诀”,将每周二固定为“乡村说事日”。全镇16个村(社区)党群服务中心特设说事室,遵循“民事民提、民事民议、民事民决、民事民办、民事民评”的“五民”原则,让村民在茶香袅袅中“唠”出真问题,“嗑”出金点子。黑池镇更借助数字化手段,打造“红黄蓝三色督办”机制,通过“互联网+乡村说事”云平台,将定期说事升级为实时说事,构建起“日说事—周分析—月研判”的动态治理体系。
民心重构,文化基因的现代转化。在坊镇的“板凳议事会”上,曾因宅基地纠纷而闹得不愉快的王大爷与邻居,如今共饮一壶茶,笑谈当年事。这种植根于“和”文化传统的调解智慧,在和家庄镇演化为独具特色的“和合讲事流程”,从“人相叫”的礼数到“树合种”的仪式,将矛盾纠纷化解于揖让进退之间。王村镇的“三步议事”法则将传统乡贤治理与现代民主协商有机融合,通过书记领衔、党员带头、民主议事的阶梯式决策,激活基层自治的内生动力。城关街道泰山社区的创新实践更具温度。针对“一老一小”特殊群体,他们将固定说事日延伸为“日常巡访+专题议事”双轨机制,打造出“家门口的便民港”。原合中家属院污水堵塞、国税小区漏水赔偿等民生难题的破解,印证着这种精细化治理的实效。
治理跃升,标准体系的立体构建。合阳县“一核五会六个一”治理模式的确立,标志着合阳基层治理从经验传承迈向标准引领。路井镇“四制三调”机制推动调解体系实现三重跃迁,调解半径向历史积案延伸,调解时机向源头防控前移,调解方式向法理共融转型。田间地头的流动调解队、“五老评理团”等特色队伍,构筑起立体化矛盾化解网络。在制度创新的驱动下,合阳正构建起“群众说事—干部领事—多元解事—问效结事”的治理闭环。通过整合人民调解员、网格员、“五老”人员等力量,形成行政调解、司法调解、人民调解“三调联动”格局。这种将传统智慧与现代治理相结合的创新实践,不仅破解了“干部干、群众看”的治理困境,更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开辟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路径。
站在新时代的潮头,合阳县以“乡村说事日”为支点,正在撬动基层治理体系的深层变革。当石桌上的茶香浸润民主协商的土壤,当议事亭里的对话凝聚治理共识,这幅生动鲜活的基层善治图景,正为“枫桥经验”注入新的时代内涵,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筑牢了治理基石。
地址:合阳县天合园东南角文化大厦3楼 电话:0913-5524056 邮编:715399 邮箱: hywenmingban@163.com 网站地图
Copyright 2015-2018 版权所有:合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(文明办) 陕ICP备19014249号-1